释放市场活力 北京在医养结合领域要干哪些大事?

2019-10-26 12:30 来源:青年健康网

当一个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身体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丧失,疾病随之而来并呈现一定。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近1.8亿,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随着全生命周期健康概念的提出,医疗和养老也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

2019年8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市民政局聚焦医疗和养老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制定《医疗和养老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将医疗和养老领域作为服务业扩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开启北京医疗和养老领域扩大开放的国际化新格局。30项开放改革措施的“减、放、网、外、服”让医疗和养老融合发展,探索走出“医养结合”国际化新路子。

——“减”,减少审批束缚!

10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老龄事业发展情况,表示近期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通医养结合的难点、堵点问题。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各地将简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涉及同层级相关行政部门的,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北京市“行动计划”以“简政放权、扩大开放”为主要切入点,简化医疗、养老、医养结合机构审批,让市场最大限度摆脱“玻璃墙”、“影子门”审批束缚,在全国层面带了一个“好头”!

放宽外商捐资举办养老机构的社会服务机构准入、社会办医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告知承诺制、实施设立中外合资合作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试点、开展诊所备案制试点、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实施外国医师多点执业注册、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改为备案制管理等等……,一揽子的政策红利“干货”,不仅是释放北京医疗和养老领域市场活力,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吹响了医疗和健康领域扩大开放的号角。

——“放”,开放医养领域!

近年来“医养结合”政策性和概念性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国家也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慢性病防控、癌症防治等专项规划中,对医疗和养老领域重大变革进行设计。2016年,国家卫健委联合民政部确定了全国9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区),各地也设立了300多个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努力探索老年人综合连续、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随着北京市“行动计划”的出台,开放医养领域不再是民政和卫生健康行业的工作任务,而是直接上升到扩大开放、释放服务业“红利”的突破性举措,其意义应该不亚于当年伟人“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至于医疗和养老领域能否“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我们将拭目以待!

——“网”,互联网+医疗健康!

2018年,北京市卫健委发布相关方案,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市卫生健康委已制定互联网诊疗服务实施方案和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建设方案,全方位探索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在全国率先提出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目录,在东城、朝阳、石景山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

2019年上半年,各网约平台通过线下医疗机构共提供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1.1万人次。8月15日,由微医建设的互联网诊疗基地启动运营,作为基地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北京微医全科日前已获得由西城区颁发的全市首张互联网诊疗资质执照,获批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此次创新实践标志着北京市及西城区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社会办医政策、践行“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落地之举,也是北京市政府鼓励社会力量整合线上线下健康医疗资源,支持开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外”,对标赶国际化!

当前,国外有四种典型的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分别是美国的商业养老模式、日本的转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欧洲的以英国为代表的税收筹资体制模式,以及欧洲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体制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北京市“行动计划”确定6个试点区和7家试点医院在国际化医疗服务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并围绕解决国际医疗发展中的政策障碍提出进一步改革创新的举措,制定国际化医院试点配套支持政策。特别是旗帜鲜明地鼓励境外申请人在北京市设立中外合资合作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进国际先进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和服务方式,意味着决策者坚定地向国际化医疗标杆“对标”,引入先进国家成熟的经验在国内试点区、试点医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为下一步全面推广和复制提供成熟样本。而实施外国医师多点执业注册、指导外商投资者办理民非登记、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等配套政策的“一揽子”同期出台,也为医疗国际化减少不必要操作性阻碍。

——“服”,横向带服务业!

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特别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医养结合”是集医疗、养生、养老为一体的产品和服务,也是覆盖整个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业系统。随着医疗和养老市场的扩大开放与深入,社会资本成为两大领域最大“风口”导向,利用“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横向带动服务业新增量成为政府和市场的双向共识。

在“医养结合”服务业探索道路上,北京市先后涌现出集医疗与养老照护资源于一体、具备特色的新型医院,虽然也遇到缺少资金、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等不少困难。

随着“行动计划”的出台,特别是研究政府保障就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土地供给政策、推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制定养老服务专项规划和养老医疗规划用地正负面清单、推动养老机构优质土地资源配置、试点建立集体土地流转、占用集体土地、现状变更性质等细化政策以及建立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探索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合体模式等医疗改革成熟经验举措,都将大大促进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热血青年)

推荐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