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索索
京东健康做了什么,让一代名医胡大一决心 all in 互联网医疗?
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在这70年里,中国的医疗机构从9000家发展到100万家以上,床位数从11.9万发展到840多万,药品种类从531种增加到1万多种,医生数量成长了6.2倍,注册护士数量成长了37.2倍。
但是,相对于这些蓬勃增长的数字,中国的医疗行业存在的求医问药难、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与聚集不均衡等问题,并未明显改观。
现在,到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深度变革这个行业的时候了。
经过了在线轻问诊和以解决常见病、慢性病为主的互联网医院两个阶段后,如何为像心脏疾病这样的大病、重病患者提供“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新议题”。京东健康提出的互联网医疗3.0概念和与胡大一教授团队合作建设的心脏中心,为我们突破这些困局提供了实践参考。
胡大一来了
“我到京东健康是为了解决问题来的,”胡大一平静的说:“这里,有天时、地利、人和,有经过奋斗打造的互联网平台,有能和我全力配合的互联网人。我认为这样的配合,能够实现我们为健康中国共同奋斗的梦想,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技术,打破空间和地域限制,连接优质医疗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诊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来打造针对心脏疾病、乃至更多专病专科的‘大型互联网医疗中心’,是一个可行、可期的发展趋势。”
(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
1946年7月,胡大一出生在开封,母亲是妇产科医生,父亲是一位为铁路系统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医疗工作者。受父母的影响,他以河南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医学部,开始了学医55年、从医50年的职业生涯。
新中国落后的卫生事业让胡大一刚毕业,就与最缺医少药的群体打交道。他回忆说:“我当医生的第一个十年,是在中国最贫穷的地区;我讲过的最大的课堂是生产大队的合作医疗站和公共卫生院;胆囊蛔虫症、敌敌畏中毒、接生、肠胃手术、子宫脱垂都是生产大队的手术室进行的;晚上背药箱、拿着电筒走山路,一个人走很远的路去看病……我是从赤脚医生之后又到大内科医生,最后才成为心血管的专科医生啊!”
如今,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心血管疾病领域,胡大一都已“封神”,身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的他,为什么产生了“触网”的想法呢?
“我和京东一起干的这个事情,目标三点,第一,是为人民的健康,为广大患者带来收获;第二,让每一个医生在新的互联网医院,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新的模式下,能够体会幸福感、成就感、价值感;第三,是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看到实惠,这是我们今天做的事情的意义。”胡大一说。
胡大一教授认为,有几个大的问题一直有待解决:“比如说看病难、看病贵,医疗界一直努力解决,但始终面临挑战;现有的医疗体制,非常需要重点下移、防线前移,强化基层,并且进行配套的分级诊疗;我们还需要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移,实现健康中国这一目标,”胡大一说:“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打破目前医疗资源分配极不均匀、高度垄断的状况,在我看来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互联网平台。”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胡大一两次出席京东健康的活动。第一次出席,他与京东健康合作共同发起了“新赤脚医生计划”,该计划针对全国基层医务工作者,利用互联网能力开展技能培训和远程帮扶,助力实现基层乡村诊疗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2月26日的第二次出现,他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胡大一团队全面与京东健康合作,打造京东健康的心脏中心;同时,这一中心的第一个线下区域分中心已经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落地。
京东健康击中了什么要害?
在百度百科上,胡大一的兼职有数十项,他是名医,但也是医学教育家、医学科普作者,他的时间已经极度宝贵稀缺。说的夸张一点,这个级别的医生连浪费时间的权利都没有——他的精力和注意力,属于千千万万的患者。
那胡大一为什么还要在从医50年、荣誉等身的时候再度“触网”呢?我们来看看故事的另一个主角——京东健康。
很多人以为京东健康是一个药品零售平台,这大概是从京东=电商这个印象上得来的,其实,京东健康是一个互联网医疗3.0时代的产物,简单一点说,它是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产业布局下,线上+线下全闭环的健康产业旗舰型企业。
如果这么说还是让人陌生。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今年双十一期间,京东健康数据显示,京东互联网医院问诊量单日峰值超过12万;疫苗预约等健康服务类消费成交额同比增长10倍以上。
日问诊量12万次是什么概念呢?中国最好的医院——协和医院的日峰值问诊量是1.2万次,而且这是极限值,不是平均值;一般来说,协和这个规模的三甲医院,日平均问诊量大概是几千次。也就是说,京东健康的日问诊量至少相当于10个协和医院,或者20家三甲医院——这几乎是一个省会城市可能拥有的三甲医院总量,而这在京东健康,还是一个开展时间不很长的业务。
那么,是京东健康聚集了十倍、二十倍于协和医院或类似规模医院的医生数量么?
也不是,京东健康的在解决供给上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线上、线下的闭环,高效率的匹配需求,并通过AI等辅助技术,让更少的医生,用更少的时间,在质量保证前提下看更多的病。
举例来说,京东互联网医院已成为增速最快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之一,平台上有超3万来自全国32省市自治区327市的医生,其中62%来自三甲医院,80%是主治及以上级别,能够围绕患者需求,开展预约挂号、开药门诊、电话问诊、线上诊疗、诊后管理、疫苗预约、疾病科普与教育、健康服务等医疗服务。
而这仅仅是京东健康的一个模块,医药供应链、慢病管理等都是它的组成部分,其中,京东大药房仅用三年时间,就已成为全国收入规模最大的线上药房,专科用药占比居行业第一;更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大药房有超过一半药品被发往三线以下城市,从而让低线市场消费者更便捷、更安全、有更多选择。
在笔者看来,胡大一团队一定会被这些数字深深折服——一个电商出身的平台,仅仅用几年时间,无论是在医疗资源的聚集与分发、医药供应链的规模、效率和渗透性,还是在产业互联网技术加持下的医疗服务平台的建设上,主要指标都达到了业内顶尖的水平;而且在很多方面,京东健康都坚持向善的价值观,带有明显的普惠导向……这样一个平台,对胡大一团队来说,意味着一个希望——一个解决中国医疗行业最难解的结的希望。
这个难题,也是胡大一在这一天所重点提及的——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解决医疗尖端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问题。
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中国医疗的表象是就医难、看病难,但核心问题是资源分配不均衡,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除了地区客观差距外,最大的困难是,即使优质的医疗资源在主观上希望为更多人群服务,但没有方法论和平台来支撑“均衡分配”。
“均衡分配医生资源,其实不是我们医疗行业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是按需分配,”一位资深医生告诉笔者:“看病不是买火车票,买火车票的平台上公平是最重要的。但看病最理想的状态其实是,让最珍贵的医疗资源解决最吻合的需求,让相对普惠的资源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这才是我们医生心中的‘最佳分配’。有人觉得,互联网医疗2.0时代的微信预约、APP挂号可能解决这个分配问题,其实这种做法只能勉强做到‘公平’,但绝对做不到‘按需’,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它远不是最优解。“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公立医院里,仍然在使用古老的专家号、特需号、顶级特需号等方法来解决“按需分配”的问题,这是基于以患者的支付意愿的强烈程度来被动猜测“谁更需要”,它并不精确,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增加,也变得逐渐失灵。
近40年的人类社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历程事实证明,在解决任何行业的不均衡、不对称问题上,互联网思维都是最强手段,因为它做到了信息透明和双向选择。
但是,必须强调,由于行业的复杂性,高端医疗资源的不可复制性,医疗、教育等仍属于互联网行业里的深水区,是早就在寻找方法,但一直没有很好的破局方案的领域。就像前面那位医生所说的一样,寻医问药不是抢火车票,只要解决了公平和便利的问题,大家都没有意见;寻医问药追求的是最佳解决能力和最吻合症状的匹配,但如果高端资源极度稀缺,光有吻合机制而没有供给,一切也是徒劳。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医疗长期以来在1.0、2.0时代徘徊的原因,因为空有迭代的愿望,但没有迭代的能力。
然而,京东健康在心脏中心的设计上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曙光。
如何复制1000个胡大一?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CEO辛利军提出,互联网医疗正在进入3.0时代。京东健康给出了解决“新议题”的路径和方案,其中,解决医疗资源分配和优化供给,成为核心议题。
所谓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有相对不均和绝对不均,前者只要通过比较简单的互联网平台化就可以解决,后者是由于供给的绝对稀缺决定的。比如胡大一这样的大夫,业内仅此一位或数位、数十位,但绝不会是数百位、数千位,这种稀缺就非简单的互联网平台化可以解决,而要通过系统化创新的手段来解决。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CEO辛利军)
为什么说京东健康的心脏中心,对胡大一这样的顶级医生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呢?我们可以逐层剖析京东健康心脏中心的架构来得出答案。
表层的问题是,第一步先集中优质资源,通过引入胡大一教授的医生集团,先把优质资源引流到平台上;然后,通过互联网平台挂号预约的方式,解决相对不均的问题,这属于标准打法。
进一步,是解决医疗资源的孤岛问题,胡大一教授说:”在线下,我们办了支架人俱乐部、房颤人俱乐部、心衰人俱乐部,非常受群众欢迎。但是这些线下机构都是孤岛,患者到处找机构,找不到!他们找不到‘红军’、找不到‘4S店’……所以我非常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把孤岛连成一片,让群众更便捷的就近康复”。
我们可以理解为,心脏中心的出现,让胡大一教授和他的团队,可以看更多的病人,可以选择最合适的病人,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胡大一”。
可以看更多的病人,不难理解,凭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日益壮大,超过3000万次的日活和每日10万次以上的问诊量,这里足以满足任何医生团队的发展需求。
而可以选择最合适的病人,就需要我们重点了解京东健康平台的底层机制——这是一个高度数字化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聚合了AI、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健康的核心理念是以健康管理为切入点。
京东健康的掌门人辛利军这样说:“京东健康提出了‘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主张。我们将致力于通过连接和打通产业全链条,融合各方医疗资源,为用户提供贯穿生命全周期、覆盖健康全场景的产品及服务,来帮助人们树立新的健康消费意识,释放新的健康服务需求,实现‘健康新时代’下全新健康生活方式的升级”。
这意味着只要接受这个平台的服务,消费者从接入这个平台的那一刻,就开始产生健康数据——从“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智能硬件对身体的监测、诊前的咨询、线下问诊和检查(以及对这些结果的数字化记录),再到生病时的诊断、资料、随诊回访、用药记录,甚至叠加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更多数据维度的健康中台,医生在京东健康平台得到的不是一个求诊的需求,而是清楚的可以看到是什么样的病人在寻求什么样的诊疗,从而配合最好的解决办法。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我该把时间留给谁?以前在医院,这纯粹是巧合,因为挂号过程你无法控制,当然也有同业推荐和转院、会诊、二次诊疗等,但总的来说是少数。但在京东健康不同,我们可以在接诊前通过病人的健康大数据来判断病人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医生资源,把最好的、最珍贵的资源留给最需要的病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对患者的公平,是一个医生一生的梦想,“医疗专家指出:“可以说,医生的专业性和病人情况的透明度,这两个因素耦合才能产生最佳的方案,但京东健康已经把这个实现了,所以我们的加盟,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更吸引胡大一教授的,是京东健康提出的心脏学院、赤脚医生计划等计划,加上京东健康的大数据、京东大药房的大数据,形成了一个积累行业Know-how的数字化平台和培训中心。
胡大一医生一生可以培养多少“胡大一”?在传统的环境中,这个数量完全可以统计出来,而且相当有限——自1989年以来,胡大一教授先后在三所医学院校共培养已毕业硕士研究生82名,博士研究生34名,博士后研究生19名。目前,他的学生在北京市有12名担任心内科主任职务,16名任心内科副主任,7名任心外科主任,在全国更是桃李满天下。
以胡大一大夫出了名的勤奋,其从医50年,培养出100多名研究生以上的学生,产生了20-30名大医院的心脏专科主任,这已经是传统培养条件下的极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高端医生总是那么少。
100多名亲自带的学生和20多个主任,在心血管事件仍是中国人第一大死因,患者基数以亿级来统计的医疗需求面前,显得那么的单薄。
因此,胡大一教授认为,和京东健康合作,不仅可以看更多的病人,还可以发展壮大京东健康的心脏中心以及加盟的心脏病医院、科室,同时形成培养机制,通过数字化分发的手段培养更多的医生来学习、观摩、提升,可以让平台上的数万医生或其中数以千计的心脏疾病方向的医生都通过数字化手段学习、提高。
“和京东健康一起打造心脏中心,打造心脏学院,可能是把我和我的团队价值最大化的更好的办法。比如‘双心科’可以更好的推广;有些数字化的工具,让团队的核心群体有了利用数字化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普及自己的专业经验的多种机会,这会是一个可以长期良性运营的模式。”胡大一教授谦虚而诚恳的说。
利用提高总供给的方式解决绝对不均的问题,看似容易,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一个胡大一对于中国人的健康需求无足轻重,1000个胡大一就可能发挥很大作用了。
患者得到了什么?
前面,我们充分的谈到了京东健康平台对于医生的意义。其实,对于患者,也意味着得到颠覆式的体验。
首先,是以健康管理为先,可以是京东健康的用户,但最好不要把自己变成“患者”。
吴英恺教授,是胡大一教授上世纪出国前为他写推荐信的那个人,也是对他一生影响颇大的一代名医。
在会议的当天,在胡大一教授的演讲的38页PPT里,有一半以上在谈预防的作用,有一页干脆就只写了一句话:“吴英恺:中国心血管病的唯一出路是预防。”
在辛利军的演讲中,词频最高的是“健康管理”。他认为,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的服务模式,新的健康理念的倡导,多场景融合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普及,以及更多的对生活方式的直接干预,京东健康有能力“成为全中国人的健康管家”,通过“治未病”来把健康隐患消弭为无形。
“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的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包括基因遗传15%,环境因素占17%,医疗卫生占8%,生活方式占比60%。权重最大的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危险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慢病发病的源头。”胡大一说。
其次,得了病,不要怕。前文已经多次谈及,京东健康心脏中心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多场景的创新,可以细化到让最好的医生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大病确诊、疑难杂症、二次诊疗中的关键决断),然后让有足够资质的其它医生解决相对较为容易的问题,这就实现了优质资源的碎片化分配和流程上的多角色合作,从而让病人可以得到高水准的诊疗、方便的用药、科学的诊后随访,而这种努力是传统医疗机构的问诊模式无法解决的。
最后一个阶段,是长期的慢病管理计划,这恰恰是传统医生最希望做到,但基本做不到的——用一位患者的话说,找到一位好医生可能要几个月,挂上号看上病只能谈20分钟,再一次挂上号可能又是几个月,这种情况下根本谈不上什么诊后随访、慢病管理……但是,在京东健康的方案里,医生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方便的随访,病人也可以利用智能硬件的进行自我诊断和数据收集;而且,从慢病管理角度,长期的咨询服务并不需要总是动用顶级医生,有部分高频重复问题甚至可以用AI等手段服务完成,加上基于云端的永不消失的就诊档案、诊断记录和用药记录,和配送时效极高、药品安全有充分保障的京东大药房平台,患者可以从数据收集、及时咨询、按需用药等多个维度,有效的实现慢病的长期自我管理甚至是有效康复。
写在文尾:
京东健康心脏中心和胡大一团队的合作,是一个开始。
京东健康心脏中心是第一个从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增量”而提出全套全局打法闭环的社会实践,它不仅提供增量,还同时在预防和管理两端用力,从而减少消耗、带来健康。
这一努力充分探索了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医疗行业痼疾的解决,一个线上线下融合和京东优质基因的结合之下,产生的未来互联网+医疗巨头的雏形已经显现。
我们的希望,是京东健康不仅有善念和普惠,也依据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保证心脏中心是按照商业模式和商业规律来建设的,不是简单的公益或慈善,而是带有善念的商业创新,最终形成有效的闭环,靠机制而不是补贴来维系长期的运转,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真正的健康价值。